这样的现象时常发生,但是你是否思考过一个问题:为什么我们会沉迷于刷手机,却很少沉迷于学习?我在第1期的文章中解构了王者荣耀的游戏成瘾机制:手游为何令人上瘾?如何让自己像打王者一样发了疯的学习
这里我会补全第1期中没有讲到的内容,谈谈如何把手机成瘾机制应用到学习中来。
当我们刷B站时,我们所感受到的愉悦、兴奋和满足等情绪,其实是由肾上腺素、催产素和内啡肽分泌所引起。但对大脑神经来说,这些情绪只是暂时的信号,多巴胺所构成的反馈机制,才是决定你会不会接着看下去,并且以后还会打开B站的关键。和我们以往的认知不同,多巴胺并不是快感本身,而是对快感的预期。
换句话说,我们享受的其实不是“刷B站”这个动作本身,而是“刷B站”所带来的反馈预期。你不会感觉“我看B站很爽”,而是会觉得“这个视频会讲什么有趣的?”、“下个视频可能会更好看”“再看一个我就不看了”。
因此,刷手机,不只是打发时间的无意识行为,而是由大脑中的多巴胺回路所塑造的模式化行为。在接受多巴胺反馈的同时,我们在做的,其实是在对大脑神经进行不间断的刺激,并享受体内激素所带来的愉悦感、满足感和兴奋感。本质上,与游戏一样,它是我们形成行为成瘾的帮凶,使我们一旦打开手机就难以割舍。
为什么我们会沉迷B站/抖音/知乎/…?我们已经知道,行为成瘾是基于人体的多巴胺反馈回路,而多巴胺机制又影响着我们的行为模式。现如今,所有的APP都在竭尽所能地改变用户的行为模式,以期提高用户粘性和活跃度。了解了手机成瘾的生理机制,现在,让我们来看看建立在多巴胺之上的4个心理要素。
未知预期
我们打开B站,其实有两种情况—目的性浏览和无目的性浏览。
对于目的性浏览的人来说,B站、知乎不过是一个搜索引擎,被用来索引想要找到的内容,这样的行为往往不会触发成瘾机制。而无目的性浏览则相反,用户对自己将要获得的内容一无所知,这种未知会触发人类最本能的渴望——好奇心和探索欲。
在抖音,你不知道下一秒会刷到什么视频。在B站,没人知道动态主页会怎么变化。在网易云,歌单推荐每天都充满惊喜。就如阿甘正传中说的,《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,你永远不知道你会得到什么》,手机也是如此,利用对未知的预期,我们仿佛在手机中拥有了第二人生,令人乐此不疲。
反馈周期
先给大家讲一个有趣的知识:「瓜子理论」当人在嗑瓜子的时候,往往会感到时间飞逝。但是如果换成学习,时间就过得特别慢。因为,一颗瓜子,从你嗑到吃只要几秒钟,吃到的瓜子仁就是你得到的反馈,但是在平时的工作学习中,你得到反馈的周期往往很长,因此时常感觉难熬,无法进入沉浸状态。
现在我们可以做个小实验,当你嗑瓜子的时候,不吃瓜子仁,而是过半个小时再吃,你是否还会享受“嗑瓜子”这个动作?我的结果是不会,我猜大多数人也一样。虽然半小时后,可以吃到很多瓜子仁,就像看半小时书可以获得很多知识一样。但嗑瓜子的过程将不再是一种消遣和享受,而变成了带有目的性的动作,只会不断消磨你的耐心。
如果你的首页上同时出现1个10秒的娱乐文章和10分钟的思维文章,你会先点哪个?看这个视频的各位可能会有不同选择,但我相信大部分没有点进这个视频的人会选择前者。视频越长,需要思考的内容越多,反馈周期就越长,对我们的吸引也就越小,这就是为什么如今娱乐、搞怪的短视频之风盛行。
因此,大多数手机应用都在将自己的内容“瓜子化”,竭尽所能的缩短反馈周期,这导致我们很难静下心学习,却能刷几个小时手机。
反馈强化
内容平台的反馈强化与游戏不同,主要依赖的是即时反馈机制,包括视觉反馈、情感反馈和互动反馈。
视觉反馈:手机带来的视觉反馈和学习不同,当我们在刷某个APP时,接收到的视觉信号往往伴随着特意设计的画面、音乐或文字,旨在加强我们的视觉反馈,促使人体分泌更多激素。
情感反馈:可爱的视频会让“AWSL”,搞笑的视频会让我们笑出猪叫,但做题往往带来的是沉思、疑惑甚至焦虑。学习的本质是自我博弈,如果没有多巴胺,坚持学习就是一件违背自身生理机制的行为,也是不科学的。
互动反馈:浏览APP的内容则充满互动性,你可以给喜欢的视频点赞,发表评论,也可以关注各类作者。而学习往往伴随着孤独。
这,这就是为什么,当我们在刷手机时,时间会过得特别快的原因,也是B站/抖音/知乎这类应用令人上瘾的根本原因。
推荐算法
前面所提到的4个要素,都只是认知神经学与心理学的底层理论,APP们是如何把这些理论实现在手机应用中的呢?答案是推荐算法。
在如今的大数据时代,利用推荐算法,很多手机应用可以轻而易举地调整你的未知预期、行为成本、反馈周期和反馈强化。依托于推荐算法,有些APP甚至可以预测用户的瞬时兴趣,比如在B站,当你点了某个视频后,你的动态首页和相关推荐就会发生变化。
在机器学习中,这类问题有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,叫做next-item(下一项)推荐。简单来说,就是基于大量用户数据,通过AI推算出每个用户下一次喜欢某个东西的概率,再将概率最高的内容推荐在手机客户端上。
其实,推荐算法是最常见,却又最不容易被我们意识到的AI应用场景。我们逛专卖店时,会有导购跟随,根据你的性别,年龄,穿着等,导购会判断你可能喜欢的商品并向你推荐,最终目标是发生购买行为。对应到线上平台,导购就是一个个人工智能,它们为每个用户进行量身定制推荐的页面,然后分发到手机屏幕。
我们所使用的几乎每个应用,B站、抖音、知乎、微博、网易云等等。背后都是形形色色的AI在决定我们所看到的和即将看到的信息,它们通过视觉、情感、交互反馈,强化我们的多巴胺回路,并达成最终目的—延长使用时间和使用频率。也就是,让你打开APP后就欲罢不能,且下一次还是会想打开。
如何沉迷于刷题?通过多巴胺回路、成瘾要素和推荐算法,我们逐步分析了手机令人沉迷的生理、心理和算法3层机制。现在让我们试着把这些机制应用到学习上来。
未知预期
以做题为例,题目的未知性可以通过设计来增强。和考试不同,平时做练习题前。不要将整套题目翻看、研究后再动手做,而是将下一题永远置于“未知”的预期中,即你不知道题目是什么样的,难度如何,也不知道自己是否能够做出来,保持未知性。此外,对于所做题目的整体难度要有掌握,原因我在第2期讲到:当我们做题时我们究竟在做什么?3个方法让学习成绩暴涨,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去看。
碎片周期
视频越长,用户的兴趣越小,学习也是如此。反馈周期不能过长,否则会难以保持有效的反馈回路。同时,周期也不宜过短,太过细碎的思维会摧毁知识的连贯性,必须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区间,我们可以使用番茄学习法进行学习周期的碎片化。番茄,指的是学习时间。一个番茄可以是15分钟-60分钟,因人而异,每个番茄看做一个周期。通过碎片周期,可以有效延长自己的学习时间。
回路激活
有的人高中时成绩很好,为何到大学时成绩就一落千丈?原因是反馈周期拉长而导致的回路缺失。在高中时,一个月会有很多次测试,努力学习一个周,就能看到效果,比如名次进步。此时,家长、老师的赞扬会让你觉得特别开心,充满学习的动力。这种感觉往往会持续几天,还没消退,下一次考试又来了。因此,你的反馈回路一直处于正向激活状态。
上了大学以后,认真学习一个学期。才能有一个好的GPA,这个反馈周期变长了几倍,因此,大多数人无法坚持,取而代之的,是考试前1个周才开始学习,因为只需要1个周,就可以获得相当可观的“反馈”,比如及格。
因此,令回路处于激活状态,是我们提高学习能力的关键。比如,在做题中,我们所能获得的最大反馈就是正确解出答案,连续回答正确则可以促进多巴胺分泌。因此,我们可以将题目顺序设置为从易到难,循序渐进,每做完5道题,可以翻看答案,让多巴胺回路一直保持半激活状态。又或者,在反馈周期长的任务中,将大周期拆分为小周期,每个周期为自己制定反馈。
新鲜感
AI在推荐视频时,会将用户最可能喜欢的视频放在前排,保持新鲜感。在学习中,我们可以尝试提高知识的新鲜感。
学习时,不要一直持续学习同一个科目的知识,可以每2个番茄更换一次题目或知识的类型。比如1小时英语,1小时数学,交替轮换。
做题时,对已经熟悉的题目,要及时归纳整理,然后挑战新的题型。长期陷在同一种题型,你已经了解了题目的规律和类型,缺乏新鲜感,做题效率也非常低。
反馈强化
记忆反馈:我们在听课时会将重要的知识用笔圈出或记下,这其实就是一种简单的反馈强化,利用做笔记这个行为,强化了知识的记忆反馈。除了简单的圈记外,也可以通过画图等更加形象的方式进行记忆标记,比如整理成思维导图,重构知识脉络的同时,也获得了视觉反馈,这种视觉反馈可以更快帮助大脑回忆并定位你的知识。
快感反馈:增强多巴胺回路的快感反馈,比如每完成2个番茄周期,可以休息半个番茄的时间,你可以奖励自己玩会手机、吃点零食,或者找心仪的女生聊会儿天。
互动反馈:可以与同学、老师进行讨论,利用第3期讲到的费曼学习法进行学习,增强互动反馈。
时间屏蔽
如今,几乎所有的APP都不会把时间放在显眼的地方。抖音甚至在视频界面屏蔽了系统时间。
这样做的目的是降低大脑的时间敏感性。一个有效的时间,会令用户意识到自己已经超出预期的手机使用时间,并有一定概率退出应用。因此,在学习时,可以使用番茄进行周期计数,而不是使用分秒时计数。
一旦我们形成了正确的行为模式,并将之应用到正确的事情上来,那么多巴胺就不再是成瘾的帮凶,而是成就的帮手。根据自己的情况调整学习方法,并不断尝试,才是我们进步的阶梯。学习思维的提升,始于思考,发于行动,与大家共勉。
更多的学习方法和思维知识,欢迎关注我的下一期文章。谢谢大家~
以上就是小编带来的沉迷游戏抖音音乐怎么弄的的全部内容,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,更多抖音操作运营内容,请关注金符游戏。